东莞市万江科骏设备经营部是老牌通风设备公司,多年专注厂房降温工程和车间降温工程!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厂房降温的车间环境以及机械降温

  工厂通风降温系统是以一个室内空间为中心进行的通风换气、制冷降温的设备措施,目的是创造一个通风流畅、空气清新、体感舒适的工作环境,改善室内闷热、异味、乌烟、秽气等问题,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下面小编介绍关于厂房降温的车间环境以及机械降温的内容,欢迎阅读!
 
厂房降温的车间环境:
 
  在我国南方各地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各类工厂,其中绝大多车间内都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这类地区的车间的特点:一是室外的温湿度较高,二是车间内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车间对温湿度的要求较高,且不对精度做相关的要求,其降温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为工人提供相对原来较好的工作环境。
 
  根据车间环境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第一类:车间内既有设备运行和工艺过程发出的大量余热,又含有工艺过程发出的大量潜热,因此车间内环境处于高温高湿的状况。例如:纺织厂的织布车间和熨烫车间等。
  第一类车间控制内部环境的方式主要是控制车间的温度和湿度,因此要求空调系统对温湿度的调控能力较强。
  (2)第二类:车间内仅有大量的余热产生,而基本无潜热的存在。例如电厂的变频室、通信机房、铸造车间等。
  第二类车间内仅有余热,因此控制车间环境的方式仅是降温,所以可以设置空调系统,或是更简单的可以设置通风降温系统,对有些车间也可直接进行通风。
  (3)第三类:车间内含有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粉尘等杂质。
  第三类车间因为含有有害气等,所以应在产生有害气体或是粉尘的设备上安置排风罩,使得有害气等能就近的排到室外,对于一些国家限制排放的气体还应进行统一处理之后才能排放。
  (4)第四类:其工艺过程对环境的温湿度、洁净度以及风速的要求较高的车间。例如制药车间、电子器件制备车间等。
  第四类车间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应根据洁净空调的设计标准来具体设置。
 
通风降温设备公司
 
通风降温:
 
  通风降温就是应用没有处理过的室外空气,送到厂房内部,携带热量,然后再排到室外,其靠的是较大的送风量,增加车间的换气次数来降温。由于其送风温度为室外的干球温度,不能把厂房内部的温度降低到室外温度以下,因此这种方法受到了一点的限制,只能在夏季室外温度不是很高或者是车间内部的温度远高于室外的温度又或者是车间散发着一些有毒有害的气体的地方比较适用。同时,这种简单的通风降温方式初投资和运行费用都较少,且对于工厂建筑物的保温与密封性的要求较低,这样一来就大大的降低了工业厂房在建造时的成本,所以是很多工厂首选的降温方式。
 
机械通风:
 
  利用机械装置进行通风降温,如风机等的一种通风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人为的加大送风量,增加车间的通风换气次数,相对于自然通风的效果有所改善,但对于大部分的热车间应用效果也并不十分的理想。
  一般对于建筑结构比较宽阔的厂房,常常会在其屋顶设置一定数量的排风机,并会在四面的墙壁上安装通风机通风或者是直接打开门窗,利用排风机排风使室内产生负压,然后由门窗自然进风。但是由于其气流组织不好,导致其从门窗或者是通风机中进来的室外空气没有进入车间的内部进行换气而直接的被屋顶排风机排到室外,致使其通风效率很低。这样一来,车间内的余热量不能及时的排到室外,使得某些地方特别是角落里越积越多,最后只能依靠自身的热压自然的上升到屋顶,再由排风机排出;但是一些比空气密度大的尘埃却不能有效的排出,会在车间某处不断的聚集,反复的污染车间的环境。
  还有一些企业会在自己车间内一侧外墙上安置多台大型的排风机。这种排风机的排风量很大会使车间内部产生一定强度的负压,这样一来室外的新鲜空气就会大量的从四周的窗户和门中进入车间内,换气后排到室外。如果选择的排风机的排风量足够大的话,这种布置方式可以很有效的排走车间内的余热和有害的气体,会形成比较好的通风效果,但是其应用的局限性与自然通风相似,如果生产车间内温度很高的话此方法也不适用。
 
  目前常用的机械通风设备有排风扇和负压风机。
 
  上述就是厂房降温的车间环境以及机械降温希望你们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您可以拨打右上角的服务热线,与我们咨询。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3-02-08 09:49:40  【打印此页】  【关闭
联系我们
联系人:康先生
电话:400-0769-776
手机:159-2062-5895
电话:0769-88780760
邮箱:15920625895@139.com
地址: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汾溪路上甲工业区
CopyRight 2019~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东莞市万江科骏设备经营部 备案号:粤ICP备16034888号 Powered by MetInfo 5.2 ©2008-2024  MetInfo Inc.